2015年1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了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順應網絡時代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形勢,構建面向人人的“眾創空間”等創業服務平臺,對于激發億萬群眾創造活力,培育包括大學生在內的各類青年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帶動擴大就業,打造經濟發展新的“發動機”,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國內市場上,創新型孵化器形成了平臺型企業孵化器、創業咖啡、創業媒體、創業社區等孵化形態,共同構成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網絡化的“眾創空間”,下面說說眾創空間里面的幾種模式
1、企業平臺型:企業主導型孵化器是指基于企業現有先進技術資源,通過技術扶持,襯以企業龐大的產業資源為創業者提供便捷的創新創業服務,現階段例如中國移動、電信、聯通、百度、騰訊等科技型企業都已著手建立旗下孵化器,吸引了大批的創業者加入。
2、“天使+孵化”型:主要是效仿發達國家孵化器的成功模式,該類孵化器通常由民間資本或教育類機構,具有豐富行業或創業經驗人士作為導師,傳授創業者運營管理、產品設計、發展策略等經驗,意在預估創業障礙,降低創業風險,提升投資成功率,為創業者和投資人實現雙贏。該類孵化器對項目的篩選傾向于具有創新科技或創新服務模式的企業,入孵后對看好的企業會進行天使投資,并在畢業后的后續融資中退出實現股權溢價。
3、開放空間型:辦公空間類孵化器的孵化模式,是在孵化器1.0的基礎上進行了全面的包裝和完善,更注重服務質量和品牌效應,致力于打造創業生態圈,孵化器會定期邀請創業導師來舉辦沙龍或講座為創業者答疑解惑,指點迷津。在資金支持方面,該類孵化器雖不提供創業投資基金,但與各個創投機構保持著非常密切的聯系,有的甚至邀請創投機構長期駐場,以便節省創業者的時間提高融資效率。
4、媒體依托型:媒體類創新型孵化器是指依托自身龐大的媒介平臺,以為創業者提供多維度宣傳為亮點,同時憑借對創業環境以及科技型企業的長期跟蹤報道而積累的經驗對創業者提供扶持幫助的孵化器,F階段較成功的包括如創業邦旗下孵化器Bang
Camp和36氪旗下孵化器氪空間等,同時對接各路投資人,通過形成線上至現下的一種約談及投資的模式。
5、新型地產型:誕生的時間不長,模式較單一,靠出租辦公位,并且提供共享辦公設備,網絡以及出租辦公空間為盈利模式。主導機構一般都為大型地產商。然而在創業產業鏈條當中,房產服務處于底層、基礎的位置。
6、垂直產業型:指針對某一產業進行定向孵化,提供現有先進產業技術,同時提供孵化基金幫助特定領域創業者將技術落地,產業化發展。該類孵化器一般由政府或產業協會主導,招攬特定行業創業者,同樣依托龐大的人脈以及行業資源提供除資金和技術以外的增值服務。
現我國正大力發展的產業基金+專業技術平臺型型孵化器,如位于北京中關村和亦莊、重慶市江津雙福新區、上海市北高新技術服務業園區等等多個云計算產業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