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空間,創新與創業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為創業者提供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的場所。
雖然創客空間這個詞現在貌似比之前接受度更高了,但是國內普通大眾可能極少有人知道,創客空間又還有很多種,并不是我們通常所理解的“MakerSpace”這么簡單。比較明顯的一點是,創客空間因為自己的背景和創建者的目的有了不同的屬性。
創客空間所扮演的較為重要的角色,就是一個個吸納人才與技術的熔爐,讓有想法、求實現的人們組成團隊,不斷產生新作品
創客社群注重個體創造能力的探索與發揮,內涵和目標都是多元化的,不以利益為主要訴求。創客運動的主體是創造者自身而非市場。但創客并不排斥商業,不少創客項目中涌現出成功的初創企業。
結合當地創客團隊及社群的需求,各地創客空間所發揮的功能有所差異,也以不同的形態為創客群體提供服務。其基本形態一般為具有實體加工條件的場地,相關加工工具、設備等。同時,創客的社群性決定了創客空間一般需要具備研討空間,該空間可大可小,亦可與加工區域共用,但其存在的意義在于,具有相同興趣的人能夠方便地進行分享、交流與討論,這一過程中獲得的社交認同感,是創客群體保持黏著度的重要因素。
對于創客團隊來說,如果選擇走向市場,需要面臨供應商、投資人、合作伙伴、潛在客戶、媒體等各界人士。同時還需隨時了解業內合作者、競爭者的情況。近年來,在創客活躍的區域,出現了許多公共社交空間,以咖啡店、餐廳、書店的形式存在,吸引各類人士駐足。創客與創業圈也形成一種“泡”咖啡店的習慣,以期與合適的合作伙伴或具有創意的項目“偶遇”。這些社交空間也常會組織主題活動,邀請投資領域、技術領域的知名人士出席,通過講座、交流會等形式,為各方提供相互認識的機會,除此之外,一些社交空間還兼具孵化器功能,為初創團隊提供私密辦公地點,為創業者提供很好地與產業聯系的機會。